“声”动学党史!今天,来听这四个感人的党史故事!

来源:浏发集团     2021-06-24    

学史明理,学史增信,学史崇德,学史力行。浏阳人民广播电台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策划《我是党员我朗读》正在播出。今天,我们邀请浏发集团党员宋辉、李葵玉、宋明、钟蕙荞讲述党史故事。

周恩来的“十条家规”

朗读者:浏发集团共产党员宋辉

大家好,我是浏发集团共产党员宋辉,今天为大家朗读的是《周恩来的“十条家规”》。

1968年,周恩来的一个侄女赴内蒙古插队,由于表现好,经当地群众推荐,应征参军。周恩来得知后说:“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,但内蒙古那么多人,专挑上了你,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?我们不能搞特殊化,一点也不能搞。”周恩来还专门给相关同志提出:“你们再不把孩子退回去,我就下命令了。”这个侄女最终脱下军装,返回内蒙古草原插队劳动。临行时,周恩来说,我自己没有孩子,但要教育侄子侄女走自己这一条路。

事实上,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,因不少故乡亲友要谋求一官半职,周恩来曾专门召集家庭会议,定下“十条家规”:第一,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,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;第二,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;第三,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,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,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;第四,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,不得用招待券;第五,不许请客送礼;第六,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;第七,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,不要别人代办;第八,生活要艰苦朴素;第九,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,不要炫耀自己;第十,不谋私利,不搞特殊化。

周恩来是国家总理,管理着一个“大家”,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勤务员,以身作则,从自己做起,从自己家里做起,决不让亲属之事影响“大家”。周恩来的十条家规,不仅是对亲属的严格要求,更是培养干部家风的极好教材。它像一面镜子,告诫我们如何掌好权、用好权,如何过好权力关、亲情关。

宋任穷:咬牙渡难关

朗读者:浏发集团共产党员李葵玉

大家好,我是浏发集团共产党员李葵玉,今天为大家朗读的是《宋任穷:咬牙渡难关》。

开国上将宋任穷无论是在艰难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,还是在极度困难的冀南抗战岁月中,都写满了“咬牙渡过难关”的动人故事。他也因此成为党史上闻名的“咬牙干部”。

1927年,宋任穷随部队上了井冈山。1928年冬,敌人开始重兵围剿井冈山根据地。为保存革命力量,彭德怀等决定撤离井冈山,另辟新的根据地,同时还决定,由宋任穷率领特务连作为后卫,负责断后。由于众寡悬殊,特务连被打散。宋任穷以坚强的革命意志,历尽千辛万苦,于1930年2月重新找到红军。

1938年3月,宋任穷率骑兵团和一个独立支队奔赴冀南,开辟平原抗日根据地。1942年至1943年,是冀南抗战最艰苦的时候。日军经常组织大规模的“扫荡”“合围”,抗日根据地被严重分割。当时,除了战斗频繁激烈外,还遇上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。先是百年不遇的旱灾,白花花的盐碱地颗粒无收,旱灾又伴随着虫灾,顷刻之间寸草不留,冀南地区500多个村的庄稼全被蝗虫吃掉。日军还放水淹地,造成水患。灾荒过后痢疾、霍乱等瘟疫盛行,饿殍遍野。

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、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,依照根据地的实际情况指示区党委、行署以及军区的后勤机关都转入后方。他带领留下来的不足200人的少数机关干部和直属队坚守得之不易的根据地。他和部队一方面要随时打仗,一方面要解决吃饭问题。为此,宋任穷带领干部战士走遍附近的村村县县,布置工作,发动群众,积极组织生产自救。没有食盐,大家就把盐碱地上的硝盐刮起来,放在缸子里加水熬了当盐吃;没有粮食,牲口也都饿死了,宋任穷和战士们经常饿着肚子拉犁。由于长期耕地和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,宋任穷积劳成疾。

正是凭着顽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,宋任穷率领干部战士和冀南人民咬紧牙关一起渡过最艰难的时期。为此,冀南老百姓亲切地给了他一个称呼:“咬牙干部”。

干事创业,往往需要一番“咬咬牙”的坚持。新时代新使命,仍然需要一大批能够担当的“咬牙干部”,书写新的篇章。

刘少奇眼中的“好党员

朗读者:浏发集团共产党员宋明

大家好,我是浏发集团共产党员宋明,今天为大家朗读的是《刘少奇眼中的“好党员”》。

1940年7月1日,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,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19周年。应《抗敌报》等的邀请,刘少奇撰写了《做一个好的党员 建设一个好的党》一文。刘少奇指出,建设一个好的党,需要大家争做一个好的党员,即要做到三条:

第一,要尽心负责地为党工作,爱护党的每一个事物,如自己的事物一样;第二,为党的与劳苦大众的公共事业而牺牲,是最值得的;第三,要做一个终身的好党员。这三条标准,是革命战争年代对好党员的基本要求。

1951年3月,建党30周年前夕,在党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报告提纲中,刘少奇又提出了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:

第一 ,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党,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。一切党员必须承认此点。第二,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,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,一切党员必须具有为党的这些目的而坚持奋斗的决心。第三,现在的人做一个共产党员,必须是一辈子都要坚持革命斗争。第四,一切共产党员进行革命斗争,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去进行。否则,就不能做一个共产党员。第五,一切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即党的利益,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……一切自私自利的人,不肯为人民牺牲自己的人,都不能做共产党员。第六,一切党员在革命斗争中,必须勇敢坚决,不能在严重的艰苦的环境中退缩,不能向敌人投降……否则,就不能做共产党员。第七,一切党员都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,使党与人民群众建立很好的关系……不能这样做的人,都不能做共产党员。第八,一切党员为了能够并且更好地履行以上各项,都必须努力地学习,使自己懂得更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,使自己的觉悟更加提高……

这八条标准,经过整理和修改,被写进《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》,成为党执掌全国政权后对党员的基本要求。在此基础上,后来中央又提出了共产党员的“十条标准”,成为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。

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,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,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员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。今天,广大党员应该按照党章的规定,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,做到“四讲四有”,即讲政治、有信念,讲规矩、有纪律,讲道德、有品行,讲奉献、有作为,做一名合格的党员。

邓颖超的“两份遗嘱”

朗读者:浏发集团共产党员钟蕙荞

大家好,我是浏发集团共产党员钟蕙荞,今天为大家朗读的是邓颖超的两份遗嘱,邓颖超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,为中国革命、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。

1982年邓颖超先后写了两份遗嘱,将自己的后事和遗物作了安排,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和高风亮节。第一份遗嘱写于1982年6月17日,是在1978年7月1日写给党中央的一封信的基础上重抄并作了补充。遗嘱在邓颖超逝世后,于1992年7月12日在人民日报全文公布。

主要内容为:

1.遗体解剖后火化;2.骨灰不保留,撒掉;3.不搞遗体告别;4.不开追悼会;5.所住房舍及原同周恩来共住房舍为全民所有,交公使用,不搞故居和纪念;6.对周恩来的亲属,侄儿女辈,勿以因周恩来的关系或以对周恩来的感情出发,不依据组织原则和纪律给予照顾安排;7.公布以上要求,作为其已逝世的消息。

邓颖超认为,“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,所作(做)的工作和职务也都是党和人民决定的”,她以自己“从未以我的关系提出任何要求和照顾”的远房侄子为例,特意在遗嘱中提及要正确对待自己和周恩来的后辈及亲属,以端正党风;并表示“这是周恩来同志生前一贯执行的”,也是她“坚决支持的”。此外,作为一位唯物主义者,邓颖超面对生死也非常豁达,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,她要求自己的后事从简,反对大办丧事和在家吊唁。

第二份遗嘱写于1982年11月5日,她委托身边工作人员组成小组,负责处理她的遗物。主要内容有:

1.在其患病无救时不采取抢救;2.未用完的工资,全部交党费;3.和周恩来共住的房子交公处理;4.中办发周恩来的大字理论和历史书籍,退还原机关,其他图书出版物交共青团中央酌分给青少年集中阅读的单位;5.个人文件、来往通讯、文书类文件、讲话、谈话录音、其与周恩来的所有照片,均交中央文献研究室储存清理;6.可交公的遗物交公或交有关单位使用;7.个人遗物、服装杂件,分配给合用的及身边工作同志、有来往的一部分亲属留念使用。

遗嘱除再次强调房子交公处理外,邓颖超将个人所属文件、照片、图书甚至衣物的处理都作了细致安排。

邓颖超的两份遗嘱,既是她向党和人民交出的答卷,又是一面映照个人品行的镜子,诠释了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、将终身奉献给党和国家的高尚品格和人生境界。


咨询热线

0731-83168868

地址:浏阳市人民东路60号

时间:
早上9:00-下午17:30(夏季)
早上9:00-下午17:00(冬季)

备案:湘ICP备20016311号-1

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425号

微信公众号